厚朴养老是如何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!
近日,为贯彻落实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》、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》等有关要求,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养老服务网络,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,民政部、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
厚朴养老专注养老产业咨询,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中,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结合政策要求与实操经验,形成了系统性的规划策略,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:
一、前期市场调研与定位
通过宏观、中观、微观三个层面的调研确定设施定位。
宏观上运用PEST分析法,从政策、经济、社会、技术维度分析当地养老背景,如政策支持力度、老年人口规模及支付能力、智能化服务水平等;
中观层面调研区域内现有养老机构的类型、饱和度及空白领域,避免同质化竞争;
微观层面通过问卷调研把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、付费意愿及服务偏好,以此明确设施的市场定位(如高端/中端/低端、服务群体、功能设置等),确保规划贴合实际需求。
二、选址与布局策略
在连锁化拓展中,选址遵循“区位适配、风险可控”原则:
区位选择:优先布局在设施齐全、交通便捷、靠近医疗机构的区域,如城市主城区或老年人集中居住区,以提升服务可达性和入住率;
物业条件:严格核查房产证、消防资质及法律纠纷情况,优先选择无需大规模改造、自带适老化基础(如独立卫生间、厨房)的物业,降低改造成本和周期;
商务测算:重点评估租金、免租期、递增条款等核心成本,确保运营可持续性。
三、设施体系与功能配置
结合“居家-社区-机构”三级网络,规划多元化设施类型:
机构养老:建设养老院、护理院等,突出医疗护理和康复功能,如淮阳区第二养老服务中心配置智慧养老平台和专业护理床位,满足失能失智老人需求;
社区养老:在街道(镇)、社区(村)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(照料中心),打造“15分钟生活圈”,提供日间照料、助餐、文化娱乐等服务,如柳湖街道五彩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贴近居民生活场景;
农村养老:通过公建民营模式运营乡镇敬老院、老年驿站,优化农村特困老人生活环境,如郑集乡官路边老年驿站聚焦基础生活照料与社区融合。
四、标准化与模块化筹备
采用“模板化工作方式”推进设施落地,涵盖硬件与软件两大体系:
硬件筹备:协助功能分区设计(如适老化软装、智能化设备配置)、设备采购及环境导视系统建设,确保符合老年人安全与舒适需求;
软件筹备:建立组织架构、服务流程与培训体系,明确护理照料、营养配餐、营销推广等标准化流程,如制定定价策略、会员服务模式及开业策划方案,实现快速复制与质量管控。
五、医养结合与政策协同
紧扣政策导向,推动养老与医疗资源整合:
区位联动:设施选址优先靠近一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,确保老人就医便捷;
服务融合:在机构内增设医疗护理床位,引入康复训练、健康管理服务,如与当地医院合作构建康养联合体,提升医疗支撑能力;
政策衔接:积极争取政府补贴(如建设补贴、运营补贴)及公建民营项目支持,通过“政府引导+社会资本参与”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,如在淮阳区承接多个公建民营养老设施,形成规模化运营。
六、风险管控与动态调整
规划中注重规避政策、市场与运营风险:
政策合规:严格遵循上位规划及养老设施建设标准(如消防、无障碍设计规范),确保项目审批与验收通过;
市场应变:通过定期评估区域老年人口变化、服务需求趋势,动态调整设施功能与服务内容,如增加认知障碍床位、智慧养老设备等新兴需求模块;
运营督导:总部通过连锁化管控体系,对各设施的服务质量、安全管理进行标准化督导,保障服务一致性与可持续性。
综上,厚朴养老的规划逻辑以“需求调研-精准选址-多元配置-标准落地-政策协同”为核心,兼顾社会效益与运营可行性,形成了从单店筹备到连锁化扩张的全流程规划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