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养老:当服务创造不了利润,谈情怀都是耍流

时间:2016-07-12 21:39来源:厚朴团队 作者:万仁涛 点击:

打开绝大多数养老服务企业的官方网站,或者仔细看看各个养老项目的宣传画册和单页,会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共同点,那就是所有的养老服务企业和项目都在谈服务谈情怀谈规模,却没有一个人谈盈利。

这是怎么了?

随便看一个项目,都是“为天下儿女尽孝、为党和政府分忧”这样的情怀大爱,不排除很多人真正是以这种情怀来做养老。但是我要说句不好听的话,情怀又不能当饭吃,当你的养老项目一直在亏钱,眼看难以为继的时候还去谈情怀,请问情怀能帮你解决工资发放的问题么?

一旦你想帮助别人,想为老人做点事,想为社会做点贡献,你自己要先活着,活好了才能帮助到别人。自己赚钱一点都不可耻,赚不到钱才可耻。你自己都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人,做不好养老项目,你还抱着“情怀”去温暖别人,我觉得这逻辑是错的。

民营资本做养老无非两件事:第一赚钱,第二赚人气。

一个企业最大的慈善,或者最大的性感是什么?一定是挣钱的,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养老项目,你不挣钱,你说什么都瞎掰。

做养老,情怀用什么支撑?靠“劫富济贫”,就算做养老服务这个业务不挣钱,你也得有别的业务挣钱。但其实做养老去挣钱是很一种尴尬的挣钱方式,你得有闲钱,有闲心,还有情怀,你还真得玩得起,玩不起不能做。

作为一个在养老圈里呆了这些年的人,我给养老项目投资者提个建议:不管做什么档次什么功能的养老项目,一定要做到小而精,别做大而全。你有钱想做十个业态不要紧,但是中间的服务理念和能提供供应链的支撑一定是特别短的。你做一个护理型的养老院,再做一个大专科小综合的中小规模医院,同时打算做老年用品销售,如果还有一两个能够产生大量现金流和利润的业态,那就更完美了。但是,你得养老也太不挣钱,其他的业态盈利能力较弱,这个时候还谈情怀那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了。

说起情怀,举一个例子:褚橙。

“人生总有起落,精神终可传承”,这句广告语让“褚橙”打动了很多人。很多人说,当年买“褚橙”,一是因为橙子确实好吃,再一个原因是因为橙子背后的故事。当然了,作为一个对橙子全无研究的普通消费者,我只能说,橙子口感上的差异并不同于养老服务产品的高低分明,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批包括“廉江红橙”“橙先生”“农夫山泉17.5度橙”等在内的同类竞品,在此背景下,对于更大基数的消费者来说,若褚橙光环褪色,那么其性价比无疑处于劣势。

你得承认,作为先行者,褚橙占据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。但其实某种意义上,伟大品牌之所以让人觉得伟大是因为时间优势,“你之所以喜欢这些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有种可能是你接触他们比较早,这个品牌占有先入为主的优势……你拿你喜欢品牌所具备的优点去和他们的竞争者比较一下,你会发现那些竞争者在这些方面也不那么差。但很可能,你还是固执钟情于你原来喜欢的那个牌子,而他们正是那些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家伙。”——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人类大脑的简化思维本能(将这个世界各领域符号化)使然,这就好比你一提咖啡首先想到星巴克一样。

而若将视角拉至宏观,你会发现,太阳城亲和源恭和苑等一些知名品牌之后,新型的养老服务品牌的崛起并非偶然,然而,不管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,这些项目将更多的回归于养老服务本身,或者至少,服务本身是保证大厦不倾的基石。

互联网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,当所有的养老服务产品趋于一致时,打“情怀牌”确是一个高招,换句文艺的说法,情怀能让你的养老服务有思想、有温度。毕竟,这也是一个高感性时代,能够戳中客户痛点、泪点、兴奋点并引起共鸣的产品,才能提升关注度,而关注度意味着客户,意味着收入。

不管怎样,服务的前提是利润,利润空间可以被挤压但不能消失,否则连同利润一起消失的还有服务。能够创造利润的产品永远是核心,离开产品谈情怀,就好比太监说高潮,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。

 
展开